此时宋军北线统帅王全斌在经过休整后,从利州直奔剑门。剑门乃是天险之地,一夫当关,万夫莫敌,易守而难攻,何况蜀军在此布下上万名重兵。要如何攻克剑门呢?这是摆在王全斌面前的一道难题。此时,投降的蜀国士兵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情报:有一条秘密小道可以通往剑门以南。
这个情报太有价值了。王全斌马上派部将史延德率领一支军队,从小道直抄剑门后方。当宋军出其不料地绕道出现在剑门以南时,在前线指挥作战的王昭远大吃一惊。此时太子元喆虽然被任命为元帅,但他尚未到达剑门,因而负责指挥的仍是王昭远。王昭远被迫分兵,自己率部退守汉原坡,把剑门的防务扔给了手下的将军。
剑门虽是天险,但此刻兵力不足,王全斌严令宋军猛攻,终于攻破剑门。紧接着,王全斌与史延德合力进攻汉原坡,王昭远弃甲而逃。宋师经过一番扫荡,完全占据剑州。那位目空一切的蜀国大将王昭远逃跑之后,藏身于民宅,但最终仍然被宋军所俘,成为阶下之囚。剑门之役,后蜀共损失了一万多人马,更要命的是,国都的大门已然洞开。
被任命为元帅的后蜀太子元喆也就是个声色犬马之人,剑门失守,他也负有很大责任。他从蜀都出发后,一路上不忘美女美酒,日夜嬉戏,全然不理会军务。在他看来,能享受赶紧享受,好日子说不定马上结束呢。当他行至绵州时,便传来剑门失守的消息,马上掉转马头,逃回成都。一路逃,还一路放火,把老百姓的房舍、粮仓统统烧毁,想用这种三光政策来阻滞宋军推进。
政府军对自己的老百姓搞三光政策,岂能不激起民愤呢?太子狼狈逃回成都后,向皇帝孟昶报告,孟昶半晌说不出话来,只是嗫嗫地道:“计将安出?”
此时有一名老将站出来道:“宋军远道而来,肯定无法长久作战,请陛下迅速集合各地部队,坚守都城,等到宋师疲弊,自然会退兵。”六神无主的孟昶叹气说:“父亲与我据蜀四十年,老百姓丰衣足食,养了一大批士人,如今遭遇敌人,却没有人挺身而出,为我讨伐东来之敌。就算我闭关面壁,又有几人愿意为我效死呢?”
皇帝都心灰意冷了,何谈别人?
大宋北路军攻克剑门后,所向无敌。与此同时,东路军也捷报频传。夺取夔州后,刘光义、曹彬继续溯江挺进。所过之处,蜀军全无斗志,万州、施州、开州、忠州、遂州等刺史纷纷打开城门,举白旗投降。当时宋朝军队还袭承五代风气,每过一地,动不动就会发生屠戮事件。但是这种屠杀事件在东路军中却没有发生,这归功于曹彬,他不惜得罪诸将,力禁官兵屠杀无辜。
后蜀司空李昊早就预言,大宋将一统中国,如今敌人兵临城下,硬拼肯定死路一条。一年前,他就劝孟昶向大宋进贡称藩,只是受到王昭远的阻挠未果。如今王昭远已成宋军的俘虏,朝中主战派也没有人敢挺身而出了。李昊便又劝孟昶,把国库封存起来,向大宋投降。如今两路宋军节节逼近,孟昶也别无选择了,遂写了降表,差人递交给了宋军统帅王全斌。
从宋军发兵到后蜀投降,总计只用了六十六天,大约两个月的时间,伐蜀之役可谓是势如破竹。至此,后蜀灭亡,全国共计四十六个州、二百四十座县城以及五十三万户人口,全部归于大宋。赵匡胤一统全国之路,又迈出重要一步。
然而,在孟昶投降后不久,蜀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。
叛乱发生的原因,与宋军高级将领的恶行有直接的关系。
作为伐蜀总司令,王全斌仅仅用了两个月便平定蜀国,可谓是一时之良将。然而,入成都后,王全斌及其他一些将领,“日夜宴饮,不恤军务,纵部下掳掠子女货财,蜀人苦之”。正直的东路军副将曹彬屡屡建议班师回朝,但王全斌置之不理。
对于后蜀留下的庞大军队如何处置呢?宋太祖下诏,令蜀兵开赴京师,一方面是增加禁军的力量;另一方面也预防发生蜀兵叛乱。这批蜀兵要从成都开到开封,当然得发给军饷兵粮,宋太祖为了笼络蜀人,下令多发钱粮。可是这一诏令的执行结果令人失望,王全斌等将领擅自克扣军饷,还纵容自己的部队阻挠、骚扰蜀兵。这些做法令蜀兵大为不满,当不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便爆发了。蜀兵行至绵州时,军队哗变,士兵们推举蜀国旧将全师雄为统帅,占据县城,扯起复国的旗帜,号为“兴国军”。
由于王全斌所部军队军纪极坏,蜀地军民怨恨已久,兴国军兴起后,人数迅速增长到了十万人之多。闹出这么大的事,王全斌心里也很不安,遂派马军都监朱光绪前往招抚叛军。岂料朱光绪非但不是以招抚为手段,反而将叛军首领全师雄的全家灭族,还把他的女儿强行纳为小妾。悲剧传来,全师雄咬牙切齿,悲愤万分,发誓血战到底,绝不投降宋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