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俟司马,上官欧阳。
游:春秋时郑穆公有子名偃,字子游,其子孙以其字游为姓。又晋国桓、庄之族后裔有游姓。
竺(zhú):商朝末年孤竹国君长子伯夷与次子叔齐争让君位,后双双投奔了周,武王灭商后他俩因不食周粟而死,他们的后代中有以原国名中竹字为姓者,后又有改竹为竺者。又古代西域天竺国(印度古称)僧徒进入中国后,多以竺为姓,而我国僧人又常有取其师之姓为己姓者,如南朝宋时庐山名僧竺道生,本姓魏,出家后就以其师竺法汰之姓为姓。
权:商朝二十二代王武丁裔孙封地于权(今湖北当阳东南),其子孙遂以权为姓。
逯(lù):战国时秦有大夫封邑于逯,子孙遂以逯为姓。又楚国公族中有逯姓。
盖(ɡě):战国时齐有大夫食邑封于盖(今山东沂水西北),子孙以盖为姓。
益:相传帝舜时掌管刑法的大臣皋陶有子名伯益,伯益为禹重用,助禹治水有功,被禹选为继承人,后被禹子启所杀。伯益支系子孙中有以益为姓者。
桓(huán):相传黄帝时有大臣名桓常,其子孙遂以桓为姓。又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桓公后代,以其祖先谥号桓为姓。又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乌丸氏,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乌丸氏改汉姓为桓。
公:春秋时鲁昭公有两个儿子,名衍与为,他们的封爵是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中的第一等即公爵,所以世称公衍、公为,其子孙以祖上封爵为姓,遂有公姓。
万俟(mòqí):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,改鲜卑王族拓跋氏为汉姓元,故北魏亦称元魏。在孝文帝倡导下鲜卑族纷纷改姓汉姓,魏献文帝之弟即孝文帝的叔叔这个家族,被赐改称复姓万俟。
司马:传说古代东夷族首领少皞设官职司马,执掌军政大事。但文献记载司马一职始见于西周,春秋战国至汉代一直沿用,负责军政、军赋,周宣王时程伯休父任司马,他的后代遂以司马为姓。
上官:春秋时楚庄王小儿子名子兰,官为上官大夫,他的子孙遂以其官职上官为姓。又在今河南滑县东南三十多里处古时有上官邑,是河南通向河北的通道,居住此地的人遂有以邑名为姓者。
欧阳:战国时,越王勾践第五代孙越王无彊(qiánɡ)被楚威王杀死,越国被灭。无彊之子蹄被楚王封于乌程欧余山(在今浙江吴兴)南面,因山南为阳,故世称其欧阳亭侯,子孙后遂以欧阳为姓。
夏侯诸葛,闻人东方。